第十三章 此情只可成追忆 1_机关里的女人
青鸾峰上 > 机关里的女人 > 第十三章 此情只可成追忆 1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十三章 此情只可成追忆 1

  机关里的女人大致分为三类:一类是弄潮儿,由领导欣赏的干部及善动小脑筋的人组成,她们永远立于不败之地,是官场的中坚力量和风向标;第二类由勤勤恳恳、两耳不闻窗外事的忠厚干部组成,她们占机关的大部分,只是她们处于边缘地位;第三类是那些能力强、争议多、有个性的人,属于边缘人物。对第三类人,第一类人不喜欢,第二类人又保护不了她们,她们是少数,也是最吃亏的人。刘华属第三类人,领导不敢用她,小人又怕她被用。

  吴有梅登上飞机,望着舷窗外渐渐远去的阳州市的一山一水,她长长地吐了口气,这次她是打定主意再不回来了。

  坐在飞机上,她也胆怯过,不知自己在深圳能否混得下去,继而她又想,那么多人都混得下去,我不相信自己就闯不出条路。她在心中对白云下的阳州大地无比厌倦地说:别了,阳州,我再也不回来了;别了,姓杨的,我再也不和你打交道了。

  到了深圳,炎热的气候一下就给了她下马威,她胖,特怕热,每天几乎都是汗泡着的。刚开始,她租了间很便宜的房子住下,压根没想过开拓市场,每天在她同学的牙科医院做助理,凭着她那三寸不烂之舌,以及在大学学到的知识,她混得还可以。

  一天,有两位外地客人,操着浓浓的东北腔,要在这里镶牙齿,一看那架势就是出得起钱的主儿。吴有梅是个见人说人话、见鬼说鬼话的人,对这些客人,她照顾得格外殷勤,当客人问及怎么收费时,吴有梅很大方地说:“大哥,你们看得起我们就是给我们面子,还谈什么钱不钱,先看了再说。”

  几个疗程下来,吴有梅把他们哄得非常开心,吴有梅还有意留下了他们的手机号码,对他们说:“大哥,改天请你们喝酒,喝正宗的茅台酒。”那两位东北汉子连声说:“好啊好啊,买都买不到的好东西。”吴有梅接着又说:“大哥,我有关系,可以帮你们搞到正宗的茅台酒,你们尽可放心,因为我老公就在省政府嘛,有门路弄到好酒。”

  这两个东北人结账时,原本两人总共只应收5800元,而吴有梅却收了19800元,把她的老板同学乐得嘴都合不拢,简直视她为一块宝,当时就奖励了她5000元。不仅如此,这两个东北人还成了吴有梅的铁杆朋友,买酒的大客户,那是后话了,诸如此类的例子太多了。吴有梅真遗憾,怎么不早点到深圳来,原来那些岁月简直叫浪费。

  10月的深圳按说应该凉快了,可今年很怪,好些日子仍热得如流火。这是吴有梅到深圳后的第三个月,杨丽英的电话越来越频繁了,和以往一样,问吴有梅的业务进展如何?有哪些新项目?因为杨丽英越来越感觉不对劲了,这个吴有梅怎么也不主动打电话汇报工作,每每总是自己打电话过去。于是她告诉吴有梅,近期她将到深圳,电话里杨丽英甜甜地说:“梅梅,你不在,多了好多事,有你在我好省心啊!”她又说,“梅梅,我给你带你最爱吃的老字号拉面来,你看还需要点什么?”

  吴有梅跟着杨丽英也学会了大忽悠,她很热情地说:“杨姐,你要来真好啊,我很想念你。我在这里好孤单啊!平时在你的身边,一切靠你,我真幸福,你早些来嘛!”说完,她还加上一句,“这里很热,不比咱们家,你别忘了带点家乡的老茶来解暑。”

  过两天,杨丽英买好了机票,就在动身前夕,吴有梅的电话再也打不通了。杨丽英感到不妙,她将机票延期了几天,又连续无数次电话,还是打不通,吴有梅人间蒸发了。

  杨丽英赶快到办公室找向东,向东正在开会。杨丽英也顾不上这些了,她把向东叫到门口,很着急地问:“向东,你家梅梅是怎么回事?我怎么也打不通电话,是不是出事了?”

  向东轻松地说:“杨姐你别急,过些日子再看,因为她工作忙。”

  杨丽英马上否定:“不对啊,前些日子都打得通,现在怎么一下就联系不上了呢?”

  向东肯定地说:“杨姐,你真的别着急,她就是这么个人,马大哈,她的电话我也是一段时间打得通,一段时间又打不通。”……

  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向东肯定地说:“杨姐,你真的别着急,她就是这么个人,马大哈,她的电话我也是一段时间打得通,一段时间又打不通。”

  杨丽英还想说什么。向东却说:“我忙,不多说了。你放心,只要一有消息,我就会告诉你的,你有消息也马上告诉我。”杨丽英只得半信半疑地离开了。

  又等了些日子,吴有梅还是音讯全无。杨丽英给向东打电话,直截了当问:“吴有梅在深圳住哪儿?我要去找她。”

  向东说:“你当老板的都不知道,我更不知道。人交给你了,我还要问你要!”

  杨丽英不好说什么,她知道自己被吴有梅耍了。

  这天,她接到了吴有梅用原来的手机号发来的信息:“杨姐,我在这边人生地不熟,帮你做买卖,我拼上了老命,不吃不喝的,结果还是亏本了,钱都交学费了。没办法,要奋斗就难免会有牺牲,这也是任何一家公司可能遇到的,请理解。只是我的自尊心受不了,我不好意思再回来上班了,谢谢你长期对我的照顾。再见!你的梅梅。”信息太长了,杨丽英分三次才看完。

  她反复看了几次,一次比一次生气,杨丽英这个老江湖,现在打掉牙也只有往肚里咽!

  吴有梅要吃杨丽英的钱,早就跟向东商量过了,他们夫妇俩认真权衡了一番。一致认为开拓市场肯定有风险,钱回不来是正常的,你杨丽英也没办法。再说,你要找我向东闹是没理由的,你还要办事,量你也不敢割卵子敬菩萨,得罪了菩萨,人也完了。你不是还要用我向东吗?

  就这样吴有梅摆脱了杨丽英。

  在牙科医院干了半年,吴有梅挣到了第一桶金,她一盘算还是不划算,自己的劳动力被别人盘剥了,她挣来大笔真金白银,可到手的只有百分之零点几,太少了。尽管比起原来好得太多太多,但吴有梅是一个永不知足的人,对她来说,要干就得走自己当老板的路,于是在挣到第一桶金后,她毅然离开了。

  她真的当上了老板,当然绝不是开牙科医院,而是自己开起了茅台酒经营专卖店,用向东的关系那边套酒,这边卖,这种成功的案例,在省政府办公厅大有人在。

  日子一天天地滑走,杨丽英的房子一天天在长高,她也顾不上料理吴有梅。吴有梅也再没有与杨丽英联络过了。

  在拼拼杀杀、争争斗斗中,一晃到了2011年,仿佛2010年春节的爆竹声才刚刚响过,一晃是兔年了。

  除夕前几天,大家议论着要去分管信息中心的副秘书长家拜年,当然也就是给领导送红包,表表忠心。可马婆婆就不去,照她的想法,拜年俗气。她读不懂机关,机关里的人也读不懂她。大伙觉得她怪,秘书长认为她不懂事,心想:你能进来也有我的一票,咋不知恩图报。其实过年给领导送红包,这是职场惯例,领导虽不缺钱,但部下不上门,至少是不买账的信号。到领导家拜年,表达你对领导的尊重,是友好的桥梁,对此职场潜规则,马婆婆全然不知,也没人点拨她。加之马婆婆骨子里比较固执,比较保守,这么多年,她就没到秘书长家一趟,更谈不上到其他领导家,她一点也没意识到这是硬伤,为此埋下了坎坷的伏笔。她虽另类,还从不愿与杨丽英有任何联系,她既不合群更瞧不起小人。

  马婆婆不仅如此,哪怕在小事上,她的做法也让人费解。在酒席上,大家都给刘主任敬酒,而她不会,她认为酒不是好东西,我敬你,你喝多了对身体不好。工作上,大伙大事小事都向刘主任汇报,马婆婆就不去。她认为,凡事该自己独立处理好,老去麻烦领导干什么?她到信息中心5年了,主动到刘主任的办公室也仅那么几次。马婆婆是对的,却不符合机关潜规则。中国的官场文化,道道太多太多,没法说清道明。刘华至今不知,前年,追出门外,在关键时候向纪委的同志帮她说了关键话的女士就是马婆婆。对此,马婆婆也从未在刘华面前表过功。

  刘华自从年龄问题被别人绊了一脚,摔了一跤后,她的性格变了许多。在人生的规划中,她暂时还没有考虑淡出江湖,沦为边缘人物。在那个该死的2008年,被武义、王胖子他们陷害之后,按常理,成为王败为寇,刘华、肖悦本应该得到保护,可现实并非如此。两年过去了,那事件仍然像阴霾一样笼罩着她,有如雷峰塔下镇压的白娘子,仿佛要让她永远翻不了身。……

  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刘华自从年龄问题被别人绊了一脚,摔了一跤后,她的性格变了许多。在人生的规划中,她暂时还没有考虑淡出江湖,沦为边缘人物。在那个该死的2008年,被武义、王胖子他们陷害之后,按常理,成为王败为寇,刘华、肖悦本应该得到保护,可现实并非如此。两年过去了,那事件仍然像阴霾一样笼罩着她,有如雷峰塔下镇压的白娘子,仿佛要让她永远翻不了身。

  办公厅里的许多领导提起那段往事,说到刘华都知道,也同情她,但不知为啥,刘华提拔的事一提到党组会上就有争议,说不清道不明,加之刘华又从来不会拉圈子、套近乎,于是矛盾没有得到及时化解,像雪球似的越滚越大。谁又会来主持正义?于是她的提拔问题一放再放,似乎没有任何路可走,2010年她真正步入50岁的行列,如果按邱处长给她划定的年龄还不仅是51岁,而是54岁了,刘华意识到自己已经走进了“死胡同”。如果要给刘华的官运把脉,那就必须要有铁杆人物撑腰,否则刘华休想往上升。

  机关里的女人大致分为三类:一类是弄潮儿,由核心领导所欣赏的干部及善于动小脑筋的人组成,她们永远立于不败之地,是官场的中坚力量和风向标;第二类由勤勤恳恳、两耳不闻窗外事的忠厚干部组成,她们占官场的绝大部分,只是她们处于边缘地位;第三类是那些能力强、有缺点、争议多、有个性的人,她们永远处于劣势,属于边缘人物。对第三类人,第一类人不喜欢,第二类人又保护不了她们,她们是极少数,也是最吃亏的人。刘华属第三类,领导不敢用她,而小人又怕她被用。

  刘华虽不善于拉圈子、做地下工作,但在民意测验投票时,绝大多数人认为刘华的工作不错,能力强,尽管没有领导的暗示,凭着良知,大伙还是认真地为刘华投了一票,她的民选呼声还算高!但现在年龄杠杠一卡死,刘华似乎被“名正言顺”地清退出舞台,而邱处长今年初已提升为副秘书长。

  刘华很苦恼,她不是说一定要当多大的官,但她认为升迁是对一个人价值的肯定。刘华一直原地踏步,以至于有人还以为刘华有什么缺陷,不然怎么老提不上来。辛辛苦苦工作,认认真真做人,换来的却是如此下场,刘华的心态怎么也调整不过来,因此对工作也不那么认真了,对部下的要求也放松了,对许多事也是睁只眼闭只眼了。

  这下反而好了,部下觉得她有包容心了,不干活就拿钱,好多人都愿意。人世间许多事说不清道不明,为人处世大学问,活到老你都学不会。久而久之刘华也想通了,纵观四周,受委屈的也不止我一人,机关里莫名其妙被埋没的人多着哩。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qlfs.cc。青鸾峰上手机版:https://m.qlfs.cc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